
- 01
- 02
- 03
RGB(色光)
組成原色為紅(red)、綠(green)、藍(blue)屬於加法混色,也就是說顏色互相混到最後會變亮白。
CMYK(色料)
組成原色為青(cyan)、洋紅(magenta)、黃(yellow)、黑(Black)。
屬於減法混色,也就是說顏色會越混越暗。
而印刷、影印、繪畫等,只要是反光式成色都在此列。
注意!!
之所以不說混到最後變黑色,是因為CMY三色全部加到100%,那個顏色是一種偏綠的深黑色,而非純黑。 所以需要特別黑時,請告知慶餘此需求。
其中洋紅+黃色 = 紅,青+黃 = 綠, 青 + 洋紅 = 藍。
但他們所混的RGB絕對不會如色光的RGB那樣鮮豔光亮。
所以,不管如何改進,色光與色料之間的成色範圍還是會有落差。
- 04
為何有時檔案製作得很漂亮很鮮豔,但印製出來的成品就是感覺不對?
原因就在上一條解說提到的混色方式以及彩度的問題
CMYK模式的混色只會越來越暗,彩度和光度只能越來越低。
所以她的成色範圍比之RGB模式低了許多。
可以看一下示意圖。
當我們在製作檔案時,會用到電腦螢幕,而電腦螢幕成色原理為RGB類型。
如示意圖所為的範圍,RGB模式也是有其極限的。 畢竟,相機的成像數據以及螢幕成色的技術還是趕不上我們的肉眼(雖然現在已經能做到非常好了,但與肉眼所見還是有色差)。
所以即使相同圖片,在不同螢幕上,色彩表現也會有差異。
在一般的輸出和印刷時,用的都是墨水,而為了經濟考量("不太可能"做得像水彩或油畫墨一樣七彩繽紛然後印製)與成色數學模型配合,會用CMYK類型來進行混色。
不過慶餘備有數台機台擁有除了四色以外的額外墨水。
可以讓印製出的成品成色更接近於RGB類型的成色。
- 05
- 06
紙張本身的質地不同,有光滑、有粗糙。 各自吸收油墨的量也不同,而油墨吸收量正是造成印製品成色有差異的"罪魁禍首" !
紙張中有分為塗佈紙與非塗佈紙:
塗佈紙(coated paper)是在基紙(未加工的原生紙漿抄製的紙)塗上一層塗料(coating color),目的是讓紙面平滑適合印刷及加工(只要涉及到印製,那就一定要塗佈)。
塗佈紙塗佈程度(塗料多寡)差異
1. 重塗佈紙
表面平滑且帶有光澤,印製後色彩的表現較為飽和。
缺點也是光滑沒有"手感"(有的人喜歡粗糙感),而且因為光滑而"反光"(跟上亮膜一樣)。
2. 輕塗佈紙
道林(模造)紙系列 :又稱為文化用紙,影印紙、筆記本、便條紙等。
紙面較為粗糙,吸墨性較強,所以印製後顏色較為暗沉。
- 07
